我国雨水资源利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新疆的“坎儿井”到北京北海团城的“倒梯形方砖、集水涵洞" 雨水利用工程,都是古代雨水利用的**。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大规模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资源研究与利用起步较晚,自90年代起,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哈尔滨、西安、郑州等城市开始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相继开展雨水资源利用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我国城市开始逐步重视雨水源头控制和综合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城市雨水滞留、集蓄利用及人工促渗补充地下水领域,无论在研究还是在工程经验方面均存在明显差距,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深入研究,在应用中不断总结完善。
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破坏和城市暴雨洪水等问题日益严重以及城市时常面临着水资源紧缺等问题,人们渐渐意识到了雨水资源的重要性,开始想方设法的收集雨水,不再是想着把雨水直接当废水给排走。近年来国内经济飞速发展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造成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加大(如建筑屋面、路面、广场、停车厂等),严重影响了城市水生态平衡,每逢雨季大雨时,雨水不能够正常回渗地下导致雨水径流迅速汇集,地面积水严重和城市局部洪涝灾害。其中运用雨水收集模块收集雨水就是较常见的有效方法。雨水收集利用是解决城市洪涝灾害减轻水资源供给压力的重要举措之一。